全身发黄和眼睛发黄,可能是因为进食过多含有色素的食物导致,比如进食过多橘子、胡萝卜等食物,此时一般调节饮食后可逐渐恢复。另外也可能是因为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导致,这种表现又称为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四种。一般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为0.1-1mg/dl,当超过2mg/dl时,可见到此症状。
1、溶血性黄疸:主要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导致大量的胆红素生成,超过了肝细胞摄取、结合的能力,进而在体内潴留造成。患者可有全身皮肤、眼睛巩膜发黄的症状,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酱油色尿等表现,但无皮肤瘙痒。常见于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等;
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时,会导致它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功能的降低,从而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除了皮肤、眼睛巩膜发黄外,还伴有轻度皮肤瘙痒、疲乏、食欲减退,甚至出血、腹腔积液、昏迷等表现。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肝癌、败血症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主要因胆道堵塞,导致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而造成。可见全身的皮肤、眼睛巩膜颜色异常,出现发黄,并伴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常见于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疾病;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主要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有缺陷,进而导致黄疸的形成,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有Gilbert综合征、Rotor综合征等。
一般临床上全身皮肤以及眼睛颜色发黄的症状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完善肝功能检查、B超、胆道造影、上腹部CT扫描以及腹腔镜检查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