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嶽是什麼官職,史記中的四嶽是什麼意思?

古代四嶽是什麼官職,史記中的四嶽是什麼意思?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沒有四嶽這個官職。

古代的四嶽,是一個人或四個人的名字或者代稱。

出處:最早出自【尚書】。原文為「六年,五服一朝19。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嶽20。諸侯各朝於方岳,大明黜陟21。」後【史記也有記載】。

分析:四嶽究竟是幾個人? 四嶽是一人還是多人?自古爭訟不已。

《尚書·堯典》:「帝曰:『諮四嶽……』」孔安國認為四嶽指羲和四子,而孔平仲和楊慎認為四嶽是指一人。

下文敘述堯與四嶽對話用「僉」,與《史記》「四嶽鹹薦虞舜」(《五帝本紀》).「舜問四嶽曰……皆曰……」(《夏本紀》)一樣,都用了表示多數的詞,是說四嶽不止一人。

《國語·周語下》:「昔共工棄此道也……共工之從孫四嶽佐之……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這個說法又說四嶽是共工的兩個從孫,封國為一個,則四嶽為一人。

可下文隨即又稱「一王四伯」。

一、四倆數字,使我們相信四嶽為四人。

《尚書·堯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由此可見,遠在舜時已有到四嶽巡守的制度。但這裡的四嶽是四方、四時觀念的反映,與羲和在四方觀測四時的理論一致。

因此可見四嶽的事實已經存在,那麼四嶽可以就是指四個「人」。

《山海經·大荒西經》:「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南嶽指人(國族)。壽麻之國的地理位置應在赤道一帶,因為那裡「正立無影」,「有大暑」。北迴歸線上夏至日能達到「正立無影」,但並沒有熱到「不可以往」。

《海內經》:「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合姓。」伯夷的父親是顓頊的老師,可知西嶽作為人名(族名)出現很早。

有這二例,說四嶽為四人(諸侯或族名)也是可以成立的。

《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堯舜時期已有百官制度,但百揆不是百人。

而是一人。《注》:「禹登百揆之任,舍司空之職。

」所以同理,四嶽在這裡也只能是一人:四方諸侯之長。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姜,太嶽之後也。」、《隱公二二一年》:

「許,太嶽之胤也。」、《國語·周語下》則說是四後之後。那這裡的四嶽就是官職,是因為四座高山而得名的人(國族)無涉。

太嶽與四嶽當中,有一個是形近造成的訛誤。

《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至今在本地敬拜的姜太公,他留在靜海地區的民俗、地名、故事非常多。

姜、尚、呂三姓自稱太公之後,有子牙河,子牙鎮及村,西釣臺、小釣臺相傳為太公垂釣處。太公的祖先不是名字叫四嶽,而是擔任的官職叫四嶽。

江林昌先生說四嶽封於申、呂,地在嵩山。後代遷移,商朝時在陝西,周代又回到嵩山。太公望是「東海上人」,是渤海岸邊或黃海岸邊,已與商代申、呂之地相距很遠了。

既有「子牙」地名,又有後裔聚於一地,全國再找不出第二處可與靜海相比。因此太公生活在沿海一帶,有關傳說在其後裔代代相傳,是可信的。那此文獻中職為四嶽的這位共工之從孫,只是歷任四嶽中的一位。

但被人們紀念的就是這一位。也就是說,四嶽其實是一個人。

從上述列舉的資料來看,四嶽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四個人。現在已經很難考究了。這需要我們或者我們的後人繼續探尋。

2樓:匿名使用者

四嶽:正古帝堯、舜、禹時,我們華夏族的政治舞臺上有著名的角色「四嶽」。這「四嶽」影響天子的決策,影響要員的任用,甚至影響天子本身的人選,至為重要。

四嶽會議:聯盟首領由四嶽會議民主選舉產生

舜當政時期,四嶽會議推舉禹、后稷、契、皋陶、伯夷等人分管聯盟內部事務

史記中的四嶽是什麼意思?

3樓:大寶貝小寧

四嶽,中國上古傳說人物,相傳為唐堯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諸侯,所以叫四嶽。漢孔安國,宋孔平仲,明楊慎均以四嶽為一人。

四嶽一說是共工的從孫,:「共之從孫四嶽佐之。」因助禹治水有功,賜姓姜,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

堯曾向四嶽諮詢誰是好的繼承人,「四嶽鹹薦虞舜」,堯遂傳位給舜。舜年老時又問四嶽:「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

」四嶽又推薦大禹,「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

擴充套件資料《詩經》中的四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嶽。」毛傳:「嶽,四嶽也。東嶽,岱;南嶽,衡;西嶽,華;北嶽,恆。」

1、東嶽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泰安市。

2、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華陰市。

3、南嶽衡山(1300.2米),位於湖南衡陽市。

4、北嶽恆山(2016.1米),位於山西渾源縣。

4樓:靈魂閘門

關於史記中的"四嶽",兄弟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的觀點,這是一個古文明研究專家的文章:

四嶽究竟是幾個人?

四嶽是一人還是多人?自古爭訟不已。《尚書·堯典》:

「帝曰:『諮四嶽……』」孔安國認為四嶽指羲和四子,而孔平仲和楊慎認為四嶽是指一人。下文敘述堯與四嶽對話,用「僉」,與《史記》「四嶽鹹薦虞舜」(《五帝本紀》)。

「舜問四嶽曰……皆曰……」(《夏本紀》)一樣,都用了表示多數的詞,是說四嶽不止一人。

《國語·周語下》:「昔共工棄此道也……共工之從孫四嶽佐之……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此一王四伯……申、呂雖衰,齊、許猶在……」。四嶽是共工的從孫,封國為一個,則四嶽為一人。

可下文又稱「一王四伯」,

一、四對舉,使我們相信四嶽為四人。

《尚書·堯典》:「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舜時已有到四嶽巡守的制度。這是四方、四時觀念的反映,與羲和在四方觀測四時的理論一致。

四嶽的事實已經存在,那麼四嶽可以指四個人。《山海經·大荒西經》:「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

爰有大暑,不可以往。」南嶽指人(國族)。壽麻之國的地理位置應在赤道一帶,因為那裡「正立無影」,「有大暑」,北迴歸線上夏至日能達到「正立無影」,但並沒有熱到「不可以往」。

《海內經》:「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合姓。」伯夷父為顓頊師,可知西嶽作為人名(族名)出現很早。

有這二例,說四嶽為四人(諸侯或族名)是可以成立的。

《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堯舜時期已有百官,但百揆不是百人,而是一人。

《注》:「禹登百揆之任,舍司空之職。」同理,四嶽也只能是一人——四方諸侯之長。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姜,太嶽之後也。」《隱公二二一年》:

「許,太嶽之胤也。」《國語·周語下》則說是四後之後。這裡的四嶽是官職,與因四座高山得名的人(國族)無涉。

太嶽與四嶽當中,有一個是形近造成的訛誤。《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

……」至今在本地敬拜的姜太公,留在靜海的民俗、地名、故事非常多,姜、尚、呂三姓自稱太公之後,有子牙河,子牙鎮及村,西釣臺、小釣臺相傳為太公垂釣處。太公的祖先不是名字叫四嶽,而是擔任的官職叫四嶽。江林昌先生說四嶽封於申、呂,地在嵩山。

後代遷移,商朝時在陝西,周代又回到嵩山。太公望是「東海上人」,是渤海岸邊或黃海岸邊,已與商代申、呂之地相距很遠了。既有「子牙」地名,又有後裔聚於一地,全國再找不出第二處可與靜海相比。

因此,太公生活在沿海一帶。有關傳說在其後裔代代相傳,是可信的。

文獻中職為四嶽的這位共工之從孫,只是歷任四嶽中的一位。但被人們紀念的就是這一位。《尚書》和《史記》都把他看成是四個人,誤導了古今學人。

關於四嶽和太嶽,四嶽與太嶽為同一人,徐旭生先生認為太嶽即嵩山,古代文獻無證據。太嶽指山西霍縣東南的霍山,距共工之地(商周有龔、共國)不遠。雷首山,又名中條山、厲山、薄山等,今在山西垣曲縣。

共水源於此山(《山海經·中山經》)。鯀身死,其封地崇——嵩山封給了四嶽,禹改封在陽翟,今為河南禹州。

四嶽姓姜,是從炎帝經共工傳下來的,賜姓只是走形式,不用賜他也姓姜。如果認準了關於四嶽被賜姓的記載,斷言比四嶽早時無姜姓,就有問題了。《山海經·大荒東經》:

「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

郭注:「……裸國南有黑齒國,船行一年可至也。」黑齒國在中美洲,少昊後裔,姜姓,是由於少昊族與炎帝族聯姻的結果。

今天在印第安人中是否還有姜姓?值得調查。

5樓:綠箭

四嶽,中國上古傳說人物,相傳為共工後代。 四嶽一說是共工的從孫,《國語·周語下》:「 共之從孫四嶽佐之。

」因助禹治水有功,賜姓姜,封於呂 [1] 。堯曾向四嶽諮詢誰是好的繼承人,「四嶽鹹薦虞舜」 [2] ,堯遂傳位給舜。舜年老時又問四嶽:

「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四嶽又推薦大禹,「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

《史記》認為四嶽是指四人,因此四嶽回答時都是「鹹薦」「皆曰」 [3] ,表示多人異口同聲,孔安國認為四嶽指羲和四子 [4] 。孔平仲認為四嶽為一人 [5] 。曹學佺認為四嶽是一個人 [6] 。

王夫之在《尚書稗疏》論述四嶽是四人 [7] 。夏僎說:「凡此皆以四嶽為一人,或謂四人,於經無害,故兩存之。」

6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四嶽和太嶽,四嶽與太嶽為同一人,徐旭生先生認為太嶽即嵩山,古代文獻無證據。太嶽指山西霍縣東南的霍山,距共工之地(商周有龔、共國)不遠。雷首山,又名中條山、厲山、薄山等,今在山西垣曲縣。

共水源於此山(《山海經·中山經》)。鯀身死,其封地崇——嵩山封給了四嶽,禹改封在陽翟,今為河南禹州。

7樓:匿名使用者

四嶽一.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二.指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

8樓:匿名使用者

四嶽在史記中指的是附屬於**的部落首領。地位相當於後世的諸侯。而且有機會的話可以受禪為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像後來的益受大禹的禪讓為帝,只是沒有禹的兒子啟的勢力大沒能成功奪權罷了。

華山是我國五嶽中的什麼嶽五嶽 five famous mountains 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 海拔1532.7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 南嶽衡山 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 西嶽華山 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華陰縣 北嶽恆山 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渾源縣 中嶽嵩山 海拔1491.7米,位於...

岳陽的嶽,指的是什麼山五嶽分別是哪五嶽每嶽是指什麼地方的什麼山?岳陽現行的多種書刊中,對 岳陽 名稱的來由都用一句簡單的話解釋 岳陽因地居天嶽山 今幕阜山 之南,故稱岳陽。望採納 在南方,岳陽 最早出現於南朝宋景平元年 423年 著名詩人顏延之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洲登巴陵城樓作 詩云 清氛霽岳陽,層暉薄瀾澳 雨過天晴,整個天嶽山之南充滿著清爽之氣,層層的光輝籠罩著...

嶽麓書院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條件是那些正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嶽麓山下,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五代 958年 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 976年 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 嗣後,歷經宋 元 明 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 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 湖南工業專門學校...

相关作品

8大主流自媒体平台优缺点总结以及5大常见问题解答
bet体育365官网正规

8大主流自媒体平台优缺点总结以及5大常见问题解答

📅 06-29 👁️ 3574
柚子双开助手
365bet如何提款

柚子双开助手

📅 06-29 👁️ 6297
vivo NEX怎么截屏?4种vivo nex截图方法
365bet如何提款

vivo NEX怎么截屏?4种vivo nex截图方法

📅 07-02 👁️ 1399